对于汽车行业来说,赛道往往是民用领域发展的“摇篮”,任何一项跨时代的尖端技术,最后都将应用于量产车型,并经受市场考验。
1968年,路特斯首次将飞机定风翼设计引入F1赛场,并在此后半个多世纪间,彻底改变了方程式赛车的竞争模式。
1978年,大名鼎鼎的“地面效应”正是由路特斯Type 78赛车所创造,它通过改变车身上下两侧气流压力的方式,并融合封闭式底盘设计,将赛车紧紧的“摁”在赛道上。只不过在当时,由于这项技术太过强大,因此在赛季结束后被主办方禁止使用。
时间来到2024年,随着电气化时代的到来,传统老牌跑车制造商显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只不过对于路特斯来说,纯电动车只不过是驱动能源方式的转换,其背后对于速度和风阻的追求,依旧没有改变。
因此,在1月18日,路特斯旗下首款四门纯电跑车,EMEYA繁花宣布上市。它采用了双电机四驱底盘结构,零百加速仅需2.78秒,而从静止加速至300公里/每小时,只要不到9秒钟。当然,在这个速度开始变得廉价的时代中,路特斯EYEMA繁花究竟带来哪些惊喜?又采用哪些前沿技术?本次深度试驾,小编将为大家一一解答。
风,可以是阻力,但同时也是决定车辆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空气阻力,对于很多纯电车型来说,是近些年来一直想要攻克的难题,似乎在每一场有关新能源车的发布会中,都会提到这个话题。但对于路特斯EYEMA而言,它与风阻的关系既亲密,而又十分微妙。
首先,为了增加续航里程,路特斯EYEMA需要最大限度减低空气阻力,因此车头采用了类似于鲨鱼鼻锥的设计方式,极度夸张的内凹线条可以起到疏导气流的作用。并且在车头两侧和车尾等细节处,均保留了四处硕大的孔隙结构,搭配车头“莲花”造型的主动式格栅,使得整体风阻仅为0.21Cd。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智能化方面,EYEMA全车配备了四颗激光雷达,但考虑到风阻因素,其中车顶、侧裙两边的激光雷达采用可隐藏式设计,在驻车或者高速行驶时,会自动收回,与车身融为一体。而车尾的激光雷达,则隐藏在尾翼下方,几乎不会干扰气流走向。
其次,作为一款0至300加速仅需8秒出头的纯电轿跑,路特斯EYEMA繁花不仅需要考虑降低阻力的问题,同时还要提升高速驾驶时的稳定性。因此,这款车采用了类似于F1方程式赛车的双层尾翼设计,能够根据速度自动调节开合角度,据说在完全展开后可以给尾部提供至少215KG的下压力。
除此之外,路特斯EYEMA繁花还提供了可选装的主动式气坝,这套系统的灵感源于著名的“地面效应”。当车速高于160KM/H时,前唇下方气坝会自动伸出,减少进入车底的气流,配合尾部可开启的扩散器,不仅减少了乱流产生,同时可以给车辆提供76KG的额外下压力。因此,哪怕EYEMA繁花R+版本只需2.78秒就能轻松破百,但稳定的表现依然能够带给驾驶充足的信心。
与乘客共同分享乐趣,才是路特斯EYEMA繁花的灵魂所在。
从F1方程式走向民用化,在很多人看来,路特斯是一个非常运动且纯粹的品牌。但在电气化时代下,人们赋予了汽车更多的定义,除了速度机器以外,同时也要兼顾代步属性。
所以,本次试驾的EYEMA繁花选装了四座布局,后排采用两个独立的行政座椅,造型充分参考了赛车桶椅设计,在高速状态下依旧可以提供充足的包裹感。并且座椅不仅支持靠背、坐垫大幅度调节,同时还有独立多功能液晶屏幕,高档程度不输传统豪华车。
而在乘坐体验层面,主驾仍然是整辆车的重点所在,当调至运动模式或者赛道模式时,两旁的主动式腰托会向中间缩紧,将驾驶员牢牢固定在座椅上。同时全系标配的空气悬挂也会跟随速度逐渐降低车身姿态,而转向手感和加速踏板的调校稍稍偏重,确保你在高速状态下能够完全驾驭这辆电动“猛兽”。
值得一提的是,与大部分新势力不同,EYEMA繁花并没有给副驾驶准备一块硕大的娱乐屏,而是保留了一条15.6英寸的显示屏,其用途主要用于播放音乐、看导航等基本功能。因为在路特斯看来,副驾娱乐屏过大不仅会影响视野,同时长时间观看还会造成晕车的效果。
一直以来,伴随着路特斯在F1方程式中取得的成就,很多人会将这个品牌归类于偏向“男性化”的定位,尤其是在内燃机时代中,多款经典跑车更是收获了不少资深车迷的喜爱。但EYEMA繁花的出现,却展现了路特斯柔和的一面,五门四座的布局兼顾了都市高端出行场景,同时全车四处激光雷达以及辅助驾驶系统的介入,也降低了上手难度,哪怕是一个小姐姐,也能轻松驾驭这台纯电“猛兽”。
诚然,面对日益内卷的国内纯电市场,路特斯依旧坚持以“跑车”作为研发导向,无论是赛道还是街道,它依然能从容应对。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