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

回购规模创历史新高!抄底机会来了?

2022-01-08 18:17  阅读量:5421   来源:金融界   

对港股市场而言,2021年无疑是失落的一年,恒生指数全年收跌14%,垫底全球主要市场。

可是,不可忽略的是,港股上市公司也在这一年开启近20年来规模最大的回购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港股共有191家上市公司进行回购,累计回购金额达382.46亿港元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股上市公司的大规模回购,曾为美股打开长达十年的牛市,如今这波港股回购潮,将在2022年为港股开启怎样的行情吗。

规模超百亿

科技股回购潮仍将持续

2021年第二季度开始的港股回购潮,在市场下行的下半年,回购规模不断攀上从行业上看,2021年资讯科技,地产建筑和消费等股价调整明显的行业,也是这波回购潮的主力

根据恒生一级行业分类,以回购公司数量计,地产建筑行业最多,共有48家,其次是非必需消费行业和医疗保健,资讯科技行最少但从回购规模上看,资讯科技公司出手最为阔气,22家公司回购总额达122.93亿港元,远超第二名医疗保健,地产建筑行业位列第三,总回购金额为55.52亿港元)

招商港股通核心精选基金经理王超认为,回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去年港股市场受互联网,教育等行业的产业政策以及双减等政策影响,恒生指数内权重个股回撤明显,部分公司的股价已经远低于公司的内在价值,公司回购能够向市场传递出公司管理层对于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一定程度上稳定股价。

融通核心价值基金经理张婷也持类似看法,她认为回购一方面是公司认为目前股价被低估,充分相信未来公司的发展以及把握市场反弹机会,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传递信心从而稳定市场,另外也可以改善公司基本面数据。

作为去年港股市场的回购王,小米自去年3月开始回购股份,全年累计回购约3.4亿股,以成交均价计,回购总额超过84亿港元港股互联网巨头腾讯(0700.HK),也自去年8月开始频繁回购自家股份,整个9月几乎每个交易日都在回购,累计回购558万股,耗资26亿港元

阿思达克数据显示,香港本土地产商在股价下跌期间频繁增持去年7月和8月集中回购的新世界发展,以成交均价计,累计斥资约9.6亿港元回购了2602万股李嘉诚旗下的地产旗舰长实集团(1113.HK)也在去年6月重启回购,斥资约1.6亿港元回购315万股,此后李嘉诚及儿子李泽钜继续以个人或基金会方式增持长实集团股份港交所数据显示,在去年12月30日最后一次增持31.55万股后,李嘉诚的持股比例已经提高至46.42%长和(0001.HK)也在去年3月开始频繁回购,累计回购2184万股,回购金额超12亿港元

公司大幅回购行为或暗示着公司认为当前股价被低估,且对未来经营状况较有信心 王超解释指,通过大举进行回购,公司得以展现当下现金流充裕,经营状况良好,向市场传递信心,暗含股价未来有提振的可能

进入2022年,回购潮仍在延续日前,腾讯在暂停回购3个月后再次开始回购股份,斥资约2亿港元回购47万股,并在1月6日继续回购同等规模股份京东也在2021年底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已批准将2020年3月获批的股份回购计划的授权额由20亿美元提高至30亿美元,并将回购期延长至2024年3月17日

回购显信心

港股阶段性底部或已到来

金融危机后,美股上市公司大规模回购股份Samp,,P DJI的数据显示,2008年后的10年间标普500的回购总额接近5.2万亿美元,美股也在2009年开启历史最长牛市相比之下,回购似乎尚未对港股走势带来明显的积极影响,以科技股为例,小米和腾讯的股价在去年第四季度持续走低

根源主要是市场风险,特别是政策风险仍未明显出清 张婷认为,港股市场外资具有定价权,受到中美关于中概股的双向政策打压以及美联储加息等因素影响,外资逐步撤退,其次,部分行业受到强监管政策影响并具有持续性和传染性

另一方面,港股回购与美股也不尽相同王超指出,一方面港股回购比例仍然较小,因此对股价的影响较小,另一方面港股回购意在稳定股价,而美股则是一种分红一般而言,回购规模与行业涨幅呈现正相关关系而在港股,回购和恒生指数呈负相关关系本次回购发生在行情相对底部,意在向投资者传递信心,稳定股价与美股回购逻辑并不相同

但参考港股金融危机以来的五次回购潮,2022年港股股价可能有望提振。

兴业证券的研究显示,大规模的公司回购往往预示着阶段性底部,并且后续均伴伴随着一波上涨行情金融危机时期港股出现了第一轮明显回购潮2008年,恒生指数下跌48.3%,港股上市公司的回购总规模同期内达到175亿港币,在接下来的12个月,恒生指数上涨了52%

另一轮规模较大的回购潮出现在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恒生指数下跌16.2%,而上市公司累计回购额达409.8亿港元这轮回购潮之后的13个月里,恒生指数上涨49.5%,并在2018年1月突破了33000点

广发香港高级策略分析师郑新煌认为,基于调整后的估值和风险溢价水平,2021年恒指的下行不仅完全消化了年初时过于乐观的预期,而且已经计入了较为悲观的情绪,目前的PE和PB水平都隐含着至少9%的估值修复空间。

另一方面,权重行业边际改善,也有望带来积极变化王超认为,伴随着内地房地产风险的缓解,2022年内房股和内银股估值有望修复,同时互联网的产业政策环境改善,配置吸引力也在提升,将在规范中发展

结构性机会凸显

把握新经济估值修复机遇

经历动荡的2021年,港股整体估值已经处于历史低点Wind数据显示,1月5日恒生指数滚动市盈率为10.53倍,处于35.46%的历史分位点,为近十年中位数附近,互联网,地产等估值调整重灾区已处于长期底部位置

2022年港股大概率将迎来向上行情,张婷认为,投资者在留意风险的同时,可关注具有高确定性的赛道,例如以互联网为主的新经济板块潜在的估值修复机会,稳增长预期发酵下的基建产业链和地产等行业,受益于海外利率环境上扬的香港本地金融股等行业。

王超也判断,新经济行业是2022年主要的经济发力点,并坦言将重点关注港股市场新经济板块的机会,包括新能源运营商,互联网板块,先进制造业板块,新兴消费板块,生物医药板块和高息股板块他认为,中长期来看,结合碳中和,双循环等发展战略,港股市场整体有修复空间,结构性机会也会很明显

从资金流向来看,港股已经初显积极信号12月的最后一周,在圣诞行情的带动下,海外主动型基金逆转了此前连续五周的流出趋势,流入港股3.21亿美元中金的数据显示,整个2021年,尽管港股表现不尽人意,但仍然吸引了639.4亿美元的海外ETF和主动型基金的流入,几乎是2020年流入规模的3倍2021年,南向资金流入规模达4543亿港元,也创下港股通开通以来的年度第二新高

郑新煌认为,2022年,投资者面对互联网科技板块或许不应该过度关注所谓的政策底何时到来,更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地认知和理解监管给行业长远发展所带来的益处,在政策落地的同时逐步打消疑虑及悲观心理,推动情绪底反转他认为,考虑到板块估值在2021年遭受史诗般的调降后已经处于历史低位,后续具备较大的修复空间

2021年,港股医药板块也曾受高估值,疫情反复和政策扰动等因素影响,出现大幅回调展望2022年,王超认为,行业长期向好趋势不变,港股市场上聚集了国内优秀的创新药企,创新药的国际化在稳步推进,CXO行业景气依然从需求端来看,老龄化加剧,对医疗健康消费的升级趋势明显,在供给端,越来越多优质创新药械企业具备国际竞争力,有望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张婷认为,新基建,尤其是新能源与新基建相关的板块也值得投资者关注,例如绿电,配电网改造,光伏,风电等2021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特别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在政策推动下,基建有望迎来上行期同时,基建板块整体对流动性不敏感在美联储政策收紧的态势下,港股外资或将逐步撤退,基建特别是新基建将是较为安全的配置方向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