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供暖”背后的那些事。
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冬季将形成拉尼娜事件,我国北方等地区气温将低于正常。最近寒潮来袭,北方部分城市提前升温,有的提前半个多月。
据新华视点记者调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不再遵循“一成不变”的供暖时间表,有的城市甚至连续几年提前供暖或延迟停暖。
中国城市供热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牛晓华表示,提前供暖是千家万户的重要民生问题,需要统筹兼顾企业经营、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早供晚停”的好书一定要好好读。
提前供暖,最多提前半个月。
比常规供暖时间提前了13天。为保障供暖,总务科提前部署,对全院所有供暖设施进行了检修保养,组织人力对全院空调机组进行调试,完善热网体系。10月12日,家住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社区的林女士来取暖。“现在室内温度达到24摄氏度。近年来提前加热,冬天不再结冰。”林女士感叹道。
朔州市供气供热保障中心主任韩文告诉记者,朔州市正常供热时间为每年10月25日。考虑到今年寒潮天气提前,从10月1日开始,辖区各县陆续开始供暖,中心城区从10月6日开始供暖。截至10月14日,全市各地已开始供暖。
今年10月,山西某供热企业员工对供热设备进行检查。图片由受访企业提供。
东北、山西、内蒙古等华北较冷地区,早期供暖较为普遍。9月中下旬以来,黑龙江省黑河、鹤岗、七台河、佳木斯、牡丹江、大庆等多座城市比原计划提前开始供暖。有些地方供暖提前半个多月。比如内蒙古鄂尔多斯正常供暖日是10月15日。今年9月28日以来,部分市旗地区陆续开始供暖。
此外,一些城市明确表示将根据气象条件灵活供暖。
根据气象咨询,今年北京相关部门建议提前采取供暖措施。河北石家庄将在10月底前准备好供暖。
记者发现,一方面,城市提前供暖的数量在增加;另一方面,一些城市已经提前供暖好几年了。
自2016年至2017年采暖期以来,天津市已连续6年提前启动集中供热。2016年和2019年,北京打破11月15日法定供暖时间,提前开始供暖。
据中国城市供热协会统计,2019年至2020年供暖季,北方采暖地区55个主要城市中,有41个城市将延长供暖。2020-2021年供暖季,纳入监测的76个城市中,有64个城市平均延长供暖14天,其中提前60天,推迟45天。预计今年这一数字将继续增加。
决策和成本分摊是重点。
根据什么标准来决定供暖时间是科学合理的?
记者注意到,提前供暖的法律依据通常来自各地制定的供暖条例。很多地区除了在规定中明确规定定时供暖时间外,还提出“遇异常低温,政府可决定提前供暖,推迟停暖”,为灵活决策提供了空间。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实践中,提前供暖的决定通常由政府召集几个部门进行气象会商后做出,具体由城管等供热主管部门执行。比如北京从2010年开始实行天气会商机制,参照“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5摄氏度”的标准。
一些受访专家承认,大多数城市的相关规定比较笼统,缺乏详细的提前供暖标准、触发机制和保障措施。
提前供暖会增加多少?张,H
由于提前供暖成本增加,一些地方补贴供暖企业。日照市供热管理办法规定,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供热政策补助资金,专项用于延长供热期。
但有些地方,提前供暖的费用需要企业自己承担。
黑龙江某供热企业相关负责人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当地今年供暖需要煤炭21.7万吨,煤炭资金支付预计2.1亿元。人工、水电、维修等费用约8000万元,总费用2.9亿元。收取取暖费约1.98亿元。没有补贴,损失约9200万元。“现在提前供暖,损失还会继续扩大。”他说。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煤炭价格上涨对冬季提前供暖有一定影响。据山西省大同市供热主管部门介绍,以4000千卡以上的煤炭为例,价格已经从去年的每吨330元上涨到1250元。提前供暖意味着提前燃烧储备,各种热源电厂煤炭储备不足。估计整个采暖期的缺口在200万吨左右。
针对煤炭价格上涨给取暖用煤带来的压力,各地正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供暖后,各诊室及病房的室温达到20多度,可满足患者和家属的就诊和住院需求。目前,北京市已基本完成供热设施大修,华能电厂燃煤机组市级煤炭储量达到5万吨。门头沟、房山、顺义、怀柔、密云、延庆已实施洁净煤16.7万吨。黑龙江不少地方对供热企业的煤炭储量进行日监测、周调度,准确掌握储煤进度,及时监测煤炭供需变化。。
灵活精准保障民生供暖。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全力保障供暖用煤生产运输,依法打击煤炭市场投机行为,鼓励地方政府对供气供热企业给予合理支持。
国家发改委近日表示,正在研究建立规范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引导煤炭价格长期稳定在合理区间,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山西、内蒙古、陕西等地也通过多措并举,推动煤炭价格理性回归。
许多受访者认为,随着极端天气变得越来越频繁,城市居民在家感到舒适。
度要求的提高,灵活集中供暖将成为大趋势。
“关键是完善科学决策体系。”牛小化认为,除了依据气象部门对气候变化的研判,还可以增加更多作为决策参考的维度,如提高社会参与度,听取市民、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使决策过程更加公开透明,效果更为精准。
此外,要调整成本分担机制,完善政府储备煤制度,解决供热企业成本增加问题。朔州市供气供热保障中心供热服务科负责人徐鸿昌建议,明确提前供暖中的成本分担问题,加强煤炭供应,确保顺利供暖。
牛小化认为,未来应该从“按时供热”模式向“按需供热”转变,要实现以居民末端调控为主的新型智能化运行的供热方式,让老百姓根据需要可以随时取热,满足舒适供热的需求。
“这对供热行业将是一个巨大转变,需要结合供热体制改革和供热立法工作,推动供给侧的革命,推动供热行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促使行业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牛小化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