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

朴实赋能DeepSeek终端轻量化协同创新中心:深圳AI产业变革的“技术引擎”

2025-03-08 13:17  阅读量:5682   来源:凤凰财经周刊   会员投稿

引言:从“山寨之都”到“AI硅谷”的跃迁之路 

深圳,这座曾以“华强北速度”改写全球消费电子产业格局的城市,如今正面临新一轮技术革命挑战——人工智能终端的轻量化与场景化需求井喷,而传统“研发外包+集成销售”模式已显疲态。如何在人才短缺与技术迭代的双重压力下突围?朴实赋能DeepSeek终端轻量化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给出了一个极具深圳特色的答案。 

ds.01(1).png

附图1:工程师正在DeepSeek 终端轻量化协同创新中心调试模型

一、使命:让AI“轻装上阵”,重塑终端竞争力 

作为国内首个聚焦端侧大模型轻量化的产学研平台,该中心承载着双重使命: 

 技术破壁:通过模型压缩、蒸馏等技术,将DeepSeek大模型体积缩减至1/8,推理速度提升3倍,让手机、可穿戴设备等终端实现“离线AI”能力。 

 生态赋能:联合浙江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等顶尖高校,打通“技术研发-场景验证-商业落地”全链条,助力中小企业在智能家居、智慧出行、智慧办公、智慧教育和工业检测等领域抢占先机。

在深圳南山区的一间实验室内,工程师们正调试着一款搭载DeepSeek轻量化模型的智能摄像头。通过多模态融合算法,这款设备可在0.3秒内完成人形检测与异常声音识别,功耗却仅为同类产品的60%。“这就是我们要推动的变革——让AI不再依赖云端,真正走进每个终端。”中心技术负责人表示。 

cc101(1).jpg

附图2:工程师正在DeepSeek 终端轻量化协同创新中心调试模型

二、技术突围:从实验室到产线的“深圳速度” 

1. 轻量化技术攻坚 

中心的核心突破在于“三轴优化”: 

 模型压缩:采用动态剪枝与量化技术,将百亿参数大模型适配至嵌入式芯片,成本降低20%; 

 多模态融合:开发视觉-语音-传感器协同算法,在工业质检场景中实现99.5%的缺陷识别精度; 

 边缘计算:联合华为昇腾打造专用AI模块,支持INT4量化推理,功耗控制在5W以内。 

2. 产学研“柔性协作” 

为解决人才痛点,中心创新性推出: 

 双聘教授计划:高校教师兼任企业技术顾问,按项目成果分成,吸引清华、浙大等20余名顶尖学者参与; 

 学生联合实验室:硕士生直接入驻企业研发部,毕业即入职的“订单式培养”模式,计划每年为企业输送300名AI应用工程师。 

三、场景落地:打开AI赋能的“潘多拉魔盒” 

在龙岗区某智能工厂,搭载中心技术的质检机器人正以每秒3件的速度扫描电子元件。通过联邦学习框架,产线良率从92%提升至98%,每年节省成本超500万元。这仅是中心推动的60个示范场景之一: 

 智慧医疗:与某企业合作开发便携式AI诊断仪,可在无网络环境下完成CT影像分析; 

 智能出行:为车载终端提供轻量化ADAS方案,实现车道识别与疲劳驾驶监测的本地化处理; 

 跨境创新:联合某企业开发AI设计助手,通过端侧模型生成10万款服饰草图,设计周期缩短70%。 

四、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 

中心深度融入深圳AI产业政策: 

 算力普惠:利用“训力券”获取鹏城云脑Ⅲ的10E级算力,模型训练成本直降30%; 

 场景开放:对接政府智慧城市项目,优先获得地铁安防、医疗影像等场景验证资格; 

 生态联盟:发起“轻量化AI终端联盟”,20家企业共享专利池,对抗技术巨头垄断。 

“我们不是要取代方案商,而是让中小企业用得起前沿技术。”中心运营总监提到,通过“模型订阅制”,企业可按需调用算法模块,首年服务费低至5万元。 

cc103(1).jpg

附图3:工程师正在DeepSeek 终端轻量化协同创新中心调试模型

五、未来图景:再造一个“AI版华强北” 

根据规划,到2026年中心将推动深圳实现: 

 技术标准:牵头制定5项端侧AI国家标准,构建自主技术生态; 

 产业规模:培育50款爆款AI终端,带动上下游产值突破8000亿元; 

 全球布局:在东南亚设立技术分中心,输出“深圳智造”解决方案。 

正如上世纪90年代山寨手机催生华为、中兴,今天的朴实赋能DeepSeek终端轻量化协同创新中心,或许正孕育着下一代AI终端巨头。在深圳这片创新的热土上,一场从“硬件集成”到“智能范式”的产业跃迁,已然拉开序幕。 

(本文为实地采访整理,文中数据及案例经中心授权发布,了解更多“协同创新中心资讯请关注:《朴实开源模型工坊》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