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全面推行长期护理保险
新京报快讯十四五时期,全市老年人口将增长100万人,2025年将达到500万人,北京将进入中度人口老龄化时期最近几年来,北京陆续推行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推行长期护理保险
已试点单位和个人同比例分担,预计先从城镇职工启动
截至2021年8月,全市经评估的重度失能老年人约14万,比上一年增加近一倍,长期护理是失能老年人及家庭最突出的痛点和难点问题最近几年来,北京陆续推行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推行长期护理保险
2020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范围扩大,石景山区被定为北京市的扩大试点区,开展全要素,全流程,全方位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截至2021年9月底,长期护理保险扩大试点已有42.19万人参保缴费,3035人享受待遇
试点工作已探索出一套可行模式在参保缴费上,参保人员包括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筹资标准均为180元/人/年,城镇职工由单位和个人同比例分担,其中单位缴费部分由职工基本医保统筹基金划转,个人缴费部分从其基本医保个人账户代扣代缴,城乡居民由财政和个人同比例分担在待遇保障上,将符合条件的护理院,护理站,养老院和社区养老驿站等机构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护理服务机构,分为机构护理,机构上门护理和居家护理三种服务方式失能人员每月提供人均3000元的护理服务
2021年11月发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已明确提到,北京将适时在全市推行符合市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具体来看,措施包括建立失能评估,护理需求认定和护理服务等标准体系和管理办法开展兜底性长期照护服务保障行动计划工程,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需求探索将商业性长期护理险作为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的有效补充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经办服务
去年11月,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对《关于加快全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情况报告》开展专题询问时曾透露,从长远看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都应该纳入参保范围,从具体实施看,计划2022年先从城镇职工启动,条件成熟后,再将城乡居民纳入参保范围。试点工作表明,长期护理服务不同于一般养老护理服务,从业人员须经过培训,服务机构资质,准入也必须有专业门槛,才能确保参保人享受到合格的服务。现实中,长期护理服务人员缺乏,机构也比较少,相关市场亟待培育和发展。。
委员建议:要利用商保公司经办经验,信息技术优势
今年北京两会,市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王辉提交建议,要为在全市范围内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前做好准备。
由于长期护理保险作为一项全新的社会制度,涉及了实施流程的多方面内容,因此,长期护理保险的实施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王辉表示,目前长期护理保险的建立与实施仍面临八大核心问题,如保障对象与保障范围,费率测算和筹资额度,补偿方式和结算支付,鉴定标准和失能评定,待遇享受和风险控制,服务提供和利用,系统运行与管理,服务培训和能力提升
王辉建议,要发挥商业保险公司专业化,市场化的优势,积极稳妥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实施,利用具有代表性的商保公司经办经验,信息技术之长,为政府所用。经过5年的试点,各地探索出的经验值得总结和提炼。因此,发展符合要求的长期护理服务,成为影响制度实施的重要因素。同时,市场准入,退出标准以及考核指标等,也需要进一步细化和规范。
其次,要为在北京市全市范围内实施长期护理保险提前做好准备,提早布局安排,摸清全市相关底数,如老龄人口结构,分布,医疗护理机构,养老机构等采用积极稳妥的方式推进,选取成熟群体逐步推进,如职工群体,中老年人群体等
同时,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探索创新王辉建议,可以应用创新技术手段,依托移动智能系统,强化护理服务过程管控,在创新服务理念方面,则可以积极引入健康管理丰富护理内涵,在开发健康和慢病管理服务平台上,可以为参保人提供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健康和慢病管理服务,依托物联网,移动互联技术手段,升级健康管理系统,为参保人及护理服务机构提供就医指导,疾病预防,健康促进,政策咨询,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服务,而在开展心理疏导服务方面,可以对失能人员,失能人员家属,医护人员,护理人员和护理保险经办服务人员定期进行心理测评和心理疏导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